酸无碱红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词吧?
没错,这指的就是初中化学当中酚酞指示剂的变色规律,酸无碱红,遇酸无色,遇碱变红。
但真的是这样吗?
我今天就来刷新一下大家的三观,先来做个实验吧,来,我们先做一下实验我们取点氢氧化钠。然后往里面倒点水我们把它溶解一下。好,溶解好了,接下来我就往里面滴酚酞,注意看啊。
看到了吗?红色消失了,不是说好的算无解红吗?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有人说隔着屏幕马动手着,那太容易了,要么这个氢氧化钠有问题,要么这个水有问题,要么这个酚酞有问题,要么它这所有东西它全部都有问题,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几样东西它都没有问题,那问题出在哪儿呢?
问题就出在这边检验的浓度上,虽然酚酞预检变红,但是它这个变红它不是简单的变红,而是有一定的变色范围,酚酞的变色范围在PH等于8.2到10.0之间,这个时候酚酞的结构会发生改变,形成式结构,供铬结构增大,红外光谱发生红移,显示出紫红色。当溶液中的PH大于十的时候,酚酞会由红色的坤式结构转换成无色的羧酸演示,因此它的红色就消失了。
我刚才配的这杯氢氧化钠溶液,就是因为它的浓度比较高,是溶解液PH早就大于十了,所以酚酞的红色才消失不见,怎么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