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大本科四年,我修了两个学位,不仅没落下课,还连续四年荣获三好学生的称号。除此之外,我每天会留出一小时跑步,顺利跑完了全程马拉松42公里。保研北大之后,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两年的课程。课余时间我选择了直播,如今已经拥有300万粉丝。那么我是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的呢?接下来,我将通过一个例子来展示我的时间管理计划,并介绍制定计划时要遵循的三大原则。
首先,在一张纸上写下今天要做的所有事情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只需列出事项,而不需要规定完成的时间。我通常会找一张打印过的A4纸对折,每一页都是今天要完成的事项。比如,今天我需要完成五件事情,分别是:直播、写两篇文章的脚本(分别是时间管理和语文学习方法)、学会提问、跑步六公里以及购买一个靠垫。其次,在确定了固定事件之后,再安排弹性事件。例如,早上6:20到9:20是我固定直播的时间,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件。而没有硬性时间规定的事件则称为弹性事件。那么如何安排这些弹性事件呢?我是这样决定的:直播结束后立即去跑步,跑完步后洗个澡,然后去吃午饭。午休之后起床写脚本,伴随着脚本的写作,我可以在休息间隙刷刷手机并购买靠垫。晚饭后,我会看一会儿书学会提问,然后在晚上九点半睡觉。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?这是因为我们遵循了三大原则:
第一,效率为先,养成习惯。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事情全部完成得好而不是草率地完成。因此,效率应该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。我可以选择在上午直播结束后立即去写脚本,但是直播结束后我通常感到疲惫,这会影响脚本的质量。与其这样,不如等到午睡后,精神饱满时再去写脚本,这样思维更加敏捷,质量也更高。同时,直播结束后立即去运动,比如跑步,可以改变我整体的精神状态,让我更加精神焕发,有时甚至可以省去午睡时间,提高工作效率。当发现了最高效的事件组合方案后,我们应该将其固定下来,养成习惯,这样以后每天就可以自动化地执行而不费力。
第二,回顾产出,反思优化。每天晚上,我会回想一下今天做了些什么,取得了什么成果。比如,我会思考今天直播了多长时间、写了几篇文章的脚本、拍摄了几篇文章的文章,还看了一章节的书,买了一个靠垫等等。这些成果很重要,不要轻视它们。反馈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,它能给我成就感,让我觉得今天做了很多事情,非常充实。因此,我会愿意明天继续制定计划并执行,同时我也会反思今天是否有任何地方需要改进,比如直播的开场互动不够,明天可以增加一些与家长的互动。
第三,不要贪多,劳逸结合。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,因为人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有限的。对我来说,一天有效工作时间大约只有六个小时。超过这个有效工作时间,我只是虚假努力而已。与其如此,不如出去吃个饭,散个步,调整状态后再来工作,反而会提高效率。
以上就是我高效管理时间的方法。虽然这篇文章有点长,但它真的很实用。希望这些方法对大家也有所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