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学数学思维比习惯要重要?
小学知识点就占小初高数学的3%,要花六年的时间来学,你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去学3%的知识点,你觉得值不值?用了全套的所谓好的学习习惯,最后培养了孩子抄抄写写的能力,这些重复性的强化学习的方式最终会害了孩子。因为如果是用肌肉就能解决的问题,大脑是不会被调动起来去工作的。所以小学阶段,赶紧让孩子放弃那些抄抄写写的习惯,让他的脑子动起来,这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。那什么样的事情是需要孩子动脑子才能做好的呢?有三件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多做,这样才能学好数学,建立数学知识体系。
第一,动态的思考数学的知识点
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不是死的,要让孩子把这些公式概念用活起来,那就要用动态的方式去学,这是怎么来的,怎么去,怎么变形,怎么拓展。
第二,跨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
要让孩子去找出来数轴、坐标系、点、线、面这些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是什么?怎么样才能把距离算出来,怎么样去算夹角,这是最直观的几何和代数的关系,千万不要割裂的去学。
第三,要去想这个知识是怎么应用的
要触类旁通,牛吃草跟水池边注水边放水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,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特征是什么?跟和差问题是一样的吗?
这些问题老师不会布置,也没有明确的要求,那一定需要孩子自己主动的去思考,主动的去总结,这样才能学好数学,所以如果你想用重复性的肌肉动作来代替大脑来学数学,最后就掉进了数学的陷阱,怎么也爬不出来了。